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9章(1 / 2)





  郑城月看他:“不会是冯千户吧?”

  郑方点头:“陆千户和冯千户都一起呢。”

  冯琉的外家就是因私采铁矿一事全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听说冯琉是从指挥使的位置只被降为千户,如今又和陆千户一起得了这差事,倒是个厉害的。郑方自经历上次之事后,就很是关注黑鸦山之事。

  郑城月道:“无论是谁管,这铁矿之事都不好做,我们普通人家,还是离得远点的为好。倒是你,可劝着那位点。可别为了点银子又赶了过去。”

  郑二这两年是老实了很多,可是郑城月却依然有些不放心。郑方兄妹可别又被连累了。

  郑方道:“他跟着郑六叔做事。”

  也不知郑毅使了什么法子,郑二这两年倒是颇为听郑毅的话。

  郑城月道:“如此便好。对了,你今日找我可是为了绣庄的事?”

  这么久以来,两人在生意上颇为有默契。绣庄的事,郑方也观察了很久。这些日子有了些名目。苦杏一直为宁掌柜做绣活,但是最近宁掌柜似乎有意将铺子转出去。

  郑方点头:“宁掌柜的那店挂了卖价出来。”

  “宁掌柜的生意这几年还是不错的,为何想着把那店盘出去呢?”郑城月问他。

  郑方道:“听说宁掌柜不是西州人,是要举家回去京城呢。”

  郑城月默,又道:“宁掌柜的绣庄虽然不大,但是有固定的绣娘,也有固定的布商供应,这确实是个合适的机会。只是这银子恐怕不少吧?”

  郑方笑:“咱们果然是心有灵犀。”

  一旁正在教郑城知绕绣线的苦杏听了,不由翻了个白眼,“你倒是好大的脸。”

  郑城知听了,拍手笑道:“方子哥哥,你的脸确实很大呀。”

  郑方假意生气道:“你那脸也不小呢。”

  说罢将郑城知一把抱起,郑城知虽然已经六岁,但是还是很喜欢这种被人举高的感觉,被人举了起来,哈哈笑出了声。

  郑城月好笑,郑城知可没少缠着她要让她抱起来举高。可是她那力气不够大,虽然手劲有所长进,奈何身高也不如郑方一般,所以即便举过一两次,可郑城知每次都不甚满意。所以他最喜欢找各种理由让郑方举高了。

  ☆、机锋

  绣庄的事,郑城月将自己的四百两银子都拿了出来,最终和郑方兄妹凑足了一千一百两。郑方又和宁掌柜讨价还价了好几次,才最终买了下来。连带着绣庄里的绣娘。三人依然是□□分成。

  苦杏历来就对绣品感兴趣,郑城月和郑方便将绣娘和绣品的事交给了苦杏管,又将原来绣庄的管事提了起来做了二掌柜协助苦杏。

  郑方就只负责联系管理供货的事。

  用俞平生的话说,郑城月就是个甩手掌柜,不过郑城月的各种点子还是非常有用的,从当初卤肉脯店到绣店都如此。

  西州的这道生意大半富贵人家的绣活都在郑毅媳妇黄氏的云裳店里。

  郑城月却觉着既然是绣品,货品好,种类多,能满足各种不同购买能力的人才行。除了卖给富贵人家,自然也得顾及那些请不起绣娘的人家,甚至还有那些穷人。所以郑城月让郑方将店铺先整理了再开业。

  让郑方先理清那些绣品,哪些花色是最好卖的,哪些又是最次的。又找来俞平生画了一幅百花争艳图。苦杏照着绣,最上好的布料,上好的针线,用了三十六天放绣完。

  五月初重新开业的时候,那副百花图便被放在了店内最大的地方展示,同时还展示了适合不同购买能力的绣品。即便是那些价钱很低的,展示出来的绣品都绣得工整又生动。又将那些绣得不甚好的绣品做了降价处理,同时也保留了一些精品货品售卖。

  如此一来倒是吸引了不少妇人。大部分人见到展示的绣活,果然或多或少都回去说了几分。

  连着七日只展示不售卖的方式,整个西州城倒是大半个城都知道有这么一家独特而绣活很是不错的绣庄。

  就连楚真和秦茜都亲自过来看了一回。见到苦杏绣的百花图都好是称赞了一番。忍不住又留了些活给了苦杏。不少姑娘看将军府的姑娘都来这店里买绣品,也忍不住跟了来。如此一来,这新开的绣庄倒是生意不错。

  郑城月自然又好生谢了一番楚真与秦茜。

  楚真收到郑城月的礼时,不由好笑了一番,“这丫头越来越精怪了。”

  送来的东西里面竟然有她自己雕的芙蓉花与荷包以外,竟然还有苦杏专门绣的云娟,上面绣了富贵牡丹,用了好几种针法,精美飘逸。这丫头是不但要让人知道她的谢意,还能让人知道她那绣庄掌柜的水平。

  郑城月到了现代,稳稳妥妥绝对是个营销人才。

  楚家自然是有绣娘的,楚真却见惯了家里的绣娘针法,所以对那条云娟倒是颇为喜欢。

  没过几日,楚真披了那云娟去参加姜慧的生辰,她本来就长得高挑,那云娟更衬得她整个人飘飘似仙子。

  姜家出美人,姜夫人的长相在姜家并不算十分出色。但一双儿女却颇为出色,两个孩子小时候还有些相像,如今成年了,却越来不像了,但都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的人。

  自来女人就没有不爱美的,姜慧自然也是个美人,所以见了楚真的云娟,问道:“表姐这云娟是哪家做的?”

  楚真自然是如实说了。

  姜慧听了,面上也不改笑容,心里却越发有些不得劲。她对郑城月实在不喜欢得紧。

  而另一边的小周氏倒是暗叹了两分姜氏的好福气。虽说当时姜氏嫁了个云州的泥腿子,奈何楚之望对姜氏却一心一意,夫妻多年,竟然也未曾有过别人。哪像姜家其他男人,屋里的,外面的,真是一个也不缺。

  这几年,姜正炀收敛了不少,又往京里说了不少话,又恰逢京中越发炽热的太子位置之争,姜阁老就暂缓了将二儿子调走的计划,至少在西州,还有楚之望看着。

  姜正炀留在西州,小周氏自然没什么话好说。但是姜牧和姜慧都已经及竿,尤其姜慧,她倒是想将女儿嫁到京城去,毕竟那儿的世家高门多。嫡母裴氏虽然也来信让她将女儿送去京城,可是小周氏一想到京里的,就不愿意送去。女儿的终身大事,她还是想自己做主。可是再过两年,姜慧十七八,这议亲可就有些晚了。

  又见女儿对楚然很上心,楚然今年才十七,可是已经在前锋营当了差。楚之望的一切将来自然都是楚然的,楚家现在简在帝心。小周氏看来看去,楚然与姜慧嫡亲的表兄妹,再合适不过。

  “今日怎不见大郎来?”小周氏问姜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