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1章





  “虽然下雨很激动, 但是你们有没有听到下雨之前有一个特别大的声音。”

  “终于下雨了!我都快干了, 第一次遇到空气湿度这么低。”

  “感觉气象台好像早就知道这个点会下雨。”

  网上部分人对终于下雨表示激动,但还有部分人在讨论是不是气象台早就知道这个时间会下雨, 否则也太巧了。

  方浩明也在看网上的消息,防晒衣和隔热垫测评之后他还除了好几个高科技的测频视频,现在他的评论区下面全是让他去测评是不是真的。

  他都有点哭笑不得,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测评博主,怎么测评国家是不是真的能掌控降雨。

  不过他也很好奇,这到底是不是国家在背后做的。

  他刚才在家里坐着也听到了那声巨响,响声一过就下雨让人不得不怀疑。

  和他有一样想法的人很多,当然也有人认为可能就是凑巧,持不同意见的网友一直在网上辩论,所以热度也在不断上升。

  而国家就是故意要让民众猜,虽然现在科技限制导致无法研制,但是要在民众中制造一种科技领先的形象,树立民众对科技发展的信心。

  顺便也是为了吸引一些对人工降雨技术感兴趣且正在龙国境内的专家,国家现在太缺科技人才。

  虽然整个人工降雨技术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完全研制出来,但是可以拆分研究,人工降雨技术里的某些点研究出来也能在其他领域派上用场。

  果然在国家的推动下,国家疑似掌握控制降雨技术的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国家也凭借这个“谎言”又吸引了一群科技人才,研究院部分由于人手不够暂时无法研究的项目也重新启动。

  ……

  龙国研究院内

  吴教授看着面前的人脸上带着笑意。

  “陈老师,没想到您会来我们研究院。”

  陈春华是国内有名的气象学研究专家,这次也是从身边人口中听说国家掌握了人工降雨技术,还听到消息说研究院缺人她才过来。

  陈春华今天特意过来就是想听听操控降雨是怎么实现的,或者说国家是不是真的有这项技术。

  她在这方面比较敏感,最近网上风向还有周围的讨论都适合“人工降雨”有关,她猜如果国家没有遇到困难这项技术的热度也不会一直这么高。

  再加上她又“刚好”从以前的老同学口中得到研究院正在紧急招聘气象方面的人才的消息,这让她更加确信国家肯定是有事情。

  她直接道:“国家是不是还没有研究出人工降雨?”

  她更偏向于叶省的雨就是自然降雨,只不过国家刚好想研究人工降雨,所以借着这场雨吸引人才。

  吴教授摇摇头:“这次您猜的半对不对,国家没有掌控降雨的技术是真的,但那场雨也确实是凭借这项技术实现的。”

  陈春华听的迷迷糊糊,难道是别的国家?

  可要是别的国家掌握了这项技术早就恨不得展示八百回,顺便嘲讽一下龙国十年内都别想掌握这项技术。

  哪可能还让龙国使用。

  “国家有人工降雨机器的成品,但是还没有研究出来到底是怎么实现的,我们也不能告诉您国家为什么会有。”吴教授答道。

  陈春华明白,不就是保密协议吗,她年轻的时候也签过不少,很多技术在研究之前要保密,研究出来了也要保密,也许等她死了才会有人知道她生前做过的研究。

  因为某些研究涉及国家安全,或者就是公布出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理解。”

  虽然算是被骗来,可是陈春华看着也挺高兴。

  她开心不是国家遇到大麻烦,只是单纯的想多吸引一些研究人员就好。

  陈春华不是第一个来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国家有意向一些研究人员透露研究院缺人的消息之后,很多专家都选择了要来到研究院帮忙。

  听到消息来的气象学专家专门负责研究人工降雨机器中的降雨机制,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则是被安排到不同的研究室。

  ……

  很快就到了海云市青贮玉米成熟的时间,也是海云市快要实行人工降雨的时候。

  陈丽华和杨大山拿着镰刀站在田地前,青贮玉米已经成熟,他们家田不多,所以拿镰刀割就好。

  陈丽华一边割断玉米茎秆一边和杨大山感叹:“国家这个肥料真好用。”

  她去网上查过,虽然青贮玉米也只需要100天左右就能成熟,但是用了环境友好型肥料的土竟然能缩短三分之一的成熟时间。

  不过也有可能就是国家给的品种不一样,国家给的畜禽都是二十几天就能出栏,给的种子成熟时间短一点也很正常。

  杨大山不说话,陈丽华自顾自地继续说:“就是不知道国家下次想让我们种什么。”

  上次在土豆快成熟的时候就提前说了下一批要种的,可是这次到现在都还没有说,不过陈丽华猜应该还是种青贮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