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84章 老冯你可真是个理解鬼才(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宁宸眼神微微收缩,低喃道:“柳前辈究竟遇到了什么,竟让向来沉稳冷静的他失去了理智?”

老天师摇头,“你脑瓜子聪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靠你自己去挖掘了。”

宁宸苦笑,线索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他转身朝着茅草屋走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宁宸将茅草屋里里外外的检查了好几遍,什么都没发现。

从茅草屋出来,他来到茅草屋旁边的那块磨盘大小的青石前。

记得当时请柳白衣去京城为玄帝治病,这家伙一点面子都不给。。。。。。

月光如银,洒在新启口园工地中央的石板上。那“此”字边缘渗出的微光,并非闪烁,而是缓缓流动,仿佛墨迹未干,时间在此处凝滞又回流。守夜的老工头蹲在一旁,烟斗明灭,眼睛却不敢眨一下。他看得真切??那光不是反射,是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像藤蔓攀墙,悄无声息地爬向四周泥土。

他本想叫人,可喉咙一紧,竟发不出声。不是哑了,而是某种更深的禁制降临:他知道若此刻呼喊,便会失去记忆中所有未曾说出口的话。那些藏在心底几十年的歉意、爱慕、悔恨……都将化为虚无。于是他只是颤抖着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用铅笔歪歪扭扭写下:“光会吃话。”写完便将本子塞进鞋底,闭眼装睡。

千里之外,院长正坐在陋屋窗前,手中捧着一只贝壳。那并非寻常海贝,而是从北极带回的语核残片之一,内壁刻有螺旋纹路,每逢月圆便发出极轻微的震颤,如同心跳。她将耳贴近,听见的不是声音,而是一种“存在”的频率??像是有人在很远的地方,轻轻拍打她的灵魂。

她忽然皱眉。

今日并非月圆。

而这频率……不似共鸣,倒像求救。

与此同时,京城真言庭地下密室,心镜碑再次浮现新字,但这一次,字迹扭曲颤抖,仿佛执笔者正承受巨大痛苦:

**她说出了名字,可名字反噬了她**

值守官员惊骇失色,立即上报皇帝。然而圣旨尚未拟就,全国十二处能量节点同时出现异常波动。不同于以往规律性的共振,此次震荡毫无节奏,时强时弱,宛如垂死者的喘息。更诡异的是,各地语舍遗迹中的沉默者??那些曾自愿放弃语言、终生日诵真言的修行者??竟在同一时刻睁开双眼,齐声低语一句从未载入典籍的短语:

“**归铃未响,执名者亡。**”

南方哑岭,盲眼老人怀抱残琴,手指抚过唯一完好的弦,却迟迟未拨。他的脸上首次浮现出恐惧之色。“我听见了……”他喃喃,“它在找‘她’。”

那“她”,自然是指院长。

原来,在北极石棺开启那一瞬,院长确实与语核建立了连接。但她并未仅仅“告知”语核人类已准备好,而是做了一件更为危险的事??她将自己的真名说了出来。

在远古语系中,“名”即是魂契。说出真名,等于向宇宙宣告:“我愿以全部存在,承接你的一切重量。”这也是为何语核回应了她:黑晶裂开,飞出纯白铃花,象征“归言之始”。可也正因如此,她的意识已被锚定为整个共鸣网络的核心枢纽。只要语核仍在运行,她便无法真正隐退;一旦她死去或失忆,全球共鸣系统将瞬间崩溃,亿万通过情绪符牌、共鸣舱、启口仪式获得心灵释放的人,将在刹那间被反向吞噬??他们的秘密、创伤、压抑的情感,将以百倍强度反弹回自身,足以令半数人类精神崩解。

这才是“名字反噬”的真相。

而最可怕的是,语核本身也开始异变。

自那朵铃花随洋流漂走后,海底贝壳上的刻痕逐渐褪色,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符号??一种类似蝌蚪文却又充满机械质感的文字,科学家称之为“伪语素”。它们不具备语法结构,却能在人脑中诱发强烈幻觉:看到者皆称自己听见母亲呼唤,回头却发现身后空无一人;或是突然记起从未经历过的童年场景,细节清晰得令人发指。

共感院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少年静听者作为院长亲传弟子列席。他站在投影前,声音沉稳:“我们一直以为语核是‘本源’,是失落的语言之心。但现在看来……它或许也曾被‘替代’过。”

众人哗然。

“什么意思?”一位老学者厉声问。

“我在密室那次窥见的画面里,有个细节被忽略了。”少年调出当年女子意识投射的影像慢放,“你们看草原上空降下的透明丝线??它们连接的是跪伏的人形,而非站立者。也就是说,语核选择的宿主,从来都是‘痛苦到无法发声’的灵魂。它吸收的不是语言,是沉默中的绝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