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水火不能容(第1页)
当然,无论是杜无忌如何茫然,军令还是要执行的。
而谢九重也不想继续在八方镇安坐,看着自家兄长被围困。
二人带着几名亲兵,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向着汝阴进发。
四十多里路,其实并不是十分。。。
雁门关外,朔风卷起黄沙,吹得战旗猎猎作响。刘淮身披银甲,立于山头之上,遥望远方。蒙古大军如潮水般涌来,旌旗遮天蔽日,马蹄声震耳欲聋。
“元帅,敌军已至十里之外。”副将李彦仙策马上前,神色凝重。
刘淮点了点头,目光冷峻:“传令各部,准备迎敌。”
号角声随即响起,三万汉军迅速列阵,铁甲森然,弓弩齐备。虽是远道奔袭而来,但士气高昂,皆知此战关乎北疆存亡。
“诸位!”刘淮翻身上马,声音洪亮,“今日一战,非为我刘淮一人之生死,而是为了整个北疆的百姓!我们身后,是他们的家园,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若让蒙古铁骑踏入中原,便再无安宁可言!”
将士们齐声高呼:“誓死守土!誓死守土!”
战鼓擂响,杀声震天。
蒙古先锋部队率先发起冲锋,铁骑如狂风骤雨,直扑汉军阵地。然而,刘淮早有准备,命弓弩手以密集箭雨压制敌军,同时设下伏兵,待敌军深入后猛然出击,将其截断两段。
毕再遇率精锐骑兵从侧翼包抄,与敌军展开激烈厮杀。双方在旷野上激战一日一夜,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最终,汉军凭借严密的战术布置和顽强的斗志,成功击退蒙古前锋部队,迫使其暂时退却。
夜幕降临,战场上一片寂静。刘淮站在营帐外,望着满天星辰,心中却毫无轻松之意。
“元帅,敌军虽败,但主力未损。”辛弃疾低声说道,“成吉思汗不会善罢甘休。”
刘淮缓缓点头:“我知道。这场仗,才刚刚开始。”
果然,次日清晨,蒙古大军再次压境。这一次,成吉思汗亲自出征,率领十万精锐铁骑,意图一举攻破雁门关防线。
面对如此强敌,汉军上下皆感压力倍增。有人提议暂避锋芒,退守幽州,依托城池固守待援。然而,刘淮却坚定地摇头。
“若此时退兵,北疆将彻底失去主动权。”他语气沉稳,“我们必须在这里守住,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
他当机立断,下令分兵三路:一路由毕再遇统领,坚守雁门关正面;一路由张白鱼带领,绕道切断敌军粮道;而他自己,则亲率一万精骑,埋伏于敌军必经之路,伺机突袭。
这一夜,汉军悄然行动,趁着夜色掩护,各自奔赴战场。
第三日拂晓,蒙古大军再度发动进攻。毕再遇率军死守关口,箭雨如织,刀光剑影交错,战斗惨烈异常。张白鱼则趁敌不备,突袭敌军后勤补给线,焚毁大批粮草辎重。
而刘淮,则率领精骑潜伏于山谷之中,静静等待时机。
终于,在敌军主力倾巢而出、后方空虚之际,刘淮果断出击,率军猛扑敌军大营。蒙古守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很快便溃不成军。
“杀!”刘淮一声令下,汉军如虎入羊群,直冲敌阵。
混乱之中,成吉思汗闻讯大惊,急忙回撤主力,试图救援大营。然而,毕再遇与张白鱼早已严阵以待,前后夹击,使敌军陷入困境。
此役,汉军大获全胜,斩首万余级,俘虏无数,蒙古大军被迫撤退,退回阴山以北。
消息传回幽州,全城沸腾,百姓纷纷燃放鞭炮,庆祝胜利。辛弃疾亲自出城迎接凯旋归来的刘淮,并向其献上酒盏。
“元帅神威,震慑四方!”辛弃疾拱手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