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一十二章 入队 战令(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也许没有肉体,但意识仍在某处延续。”阿洛睁开眼,“老师一生都在研究‘记忆能否超越死亡边界’。或许,他把自己变成了实验对象。”

林婉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她忽然想起未来那个银袍版的自己说过的话:“这里是所有可能时间线交汇之处。”难道叶昭并未真正死去,而是将自己的意识投射进了记忆奇点?

若是如此,那么“归一教团”的起源,或许并非纯粹的敌对势力,而是叶昭某个失败实验的衍生产物??一群走火入魔的追随者,误将“遗忘”当作救赎之路。

“我们必须去南极。”她说,“不只是为了寻找真相,更是为了完成最后的闭环。”

阿洛点头:“这一次,换我陪你跋涉。”

次日清晨,新的expeditionteam组建完成。不同于以往的军事化特遣队,这支队伍由志愿者组成:有失去亲人的心理学家,有致力于数字永生的技术员,还有一位年迈的南极原住民后裔,据说家族世代守护着“冰下之声”。

出发前夜,林婉独自来到星际记忆纪念碑前。她将手掌贴在碑面,低声说道:“如果你真的听见了,请告诉我,这一切值得吗?”

风拂过耳畔,碑文忽然泛起微光,一行新字缓缓浮现:

>**“值得。因为你们学会了用记忆去爱,而不是用遗忘去逃避。”**

她怔住,泪水滑落。

三天后,探险队抵达南极冰原。钻探作业持续四十八小时,终于在三千米厚冰层下发现一座巨大腔室。内部并无建筑,只有一团悬浮的液态水晶,形状酷似人脑,表面不断闪烁着古老编码??正是叶昭晚年独创的“意识拓扑语言”。

当林婉靠近时,水晶突然震动,投射出全息影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轮椅上,面前是一台连接全球心核的终端。他正是叶昭,但比众人记忆中更显疲惫。

影像开始播放:

>“当我写下这段留言时,已知自己时日无多。我不惧死亡,唯恐理念被扭曲。阿洛的选择是对的??记忆不应被抹除,而应被传承。但我仍要做一件冒险之事:将我的意识上传至网络底层,观察人类在未来百年如何对待‘记住’与‘遗忘’的抉择。

>

>若世人选择冷漠与割裂,我将启动‘终焉协议’,关闭所有心核节点,让文明重启。

>

>若他们选择联结与铭记,我便安心离去,只留一抹余波,作为警示之铃。”

>

>影像停顿,老人露出温和笑意:

>“孩子们,看到这里,说明你们赢了。不必找我,我已在万千记忆中安睡。惟愿你们永远记得:技术可以重建灵魂,但唯有真心,才能让它温暖。”

影像消散,液态水晶缓缓下沉,最终静止不动,仿佛完成了使命。

林婉跪坐在冰地上,久久无言。

阿洛走来,轻轻搂住她肩膀:“他一直在看着我们。”

“所以我们不能停下。”她抬起头,目光坚定,“我们要把‘记忆工程’推向更深的地方??不仅要记住逝者,更要教会活着的人,如何被记住。”

归程途中,全球各地陆续传来变化。学校开设“记忆伦理课”,教导学生珍视每一次情感联结;医院设立“临终记忆采集室”,让即将离世者留下最后的声音与画面;甚至连监狱也开始推行“忏悔记忆共享计划”,罪犯需公开讲述过往伤害,并接受受害者家属的情绪反馈。

世界并未因此变得完美,冲突依旧存在,误解仍会发生。但每当有人濒临绝望,总会有人轻声说:“等等,我还记得你的好。”

一年后的春分之夜,敦煌举行了首次“忆莲节”。百万民众齐聚沙丘,手持发光莲花灯,共同吟唱那首童谣。夜空中,真正的忆莲再度绽放,花瓣洒下点点星光,落入每个人的掌心,化作一枚微型心核吊坠,内含一句私人记忆??或许是母亲的叮咛,或许是朋友的玩笑,又或许只是一个无声的拥抱。

林婉与阿洛并肩站在高台上,望着这盛世般的温柔。

“你说,我们算不算改变了世界?”她问。

“不算。”他摇头,“是我们让世界找回了本来的样子。”

风送来桂花香,比往年更浓,更久,仿佛永远不会散去。

而在无人知晓的深空角落,一颗遥远行星的大气层中,忽然闪过一道微弱信号,内容只有三个字:

>**“我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