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秀云(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大人贵为郡守,劳心劳力。些许琐事,下官自当分忧。大人正当盛年,也该稍事休养,享受些人生之乐才是。”王同知如同温水煮蛙。

周文远听着这顺耳的话,他心中那根紧绷的弦,彻底松了。

是啊,他是郡守,三品大员,何必事事躬亲?王同知办事稳妥,交给他便是。至于宁令仪和沈清砚?他当然恨,可眼下,那份恨意似乎也变得遥远糊,远不如眼前的美酒佳人来得实在。

他挥挥手,将更多的事务推给了王同知,自己则心安理得地沉溺于秀云的温柔之中,对家中发妻李氏,更是抛在了脑后。

复仇?似乎不再是那么迫切了,至少,不是此刻。

*

明州城东,澄心园内,夜色更深。

烛火在纱罩中静静燃烧,映照着宁令仪沉静的侧脸。她对面,坐着一位身着便服的中年男子,正是郡丞王同知。

他神态恭敬,却又带着一种官场老吏的从容世故。

“殿下,”王同知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语气平和地汇报着,“自下官将秀云送给周大人后,周大人心思已不在政务之上,他常居于城西别院品味美酒佳人。”

宁令仪指尖轻轻敲击着紫檀木桌面,发出几不可闻的声响:“骤登高位,骤得知音,周大人果然未能免俗。”

“这明华郡,终究还是要靠王大人这样的干吏,才能稳得住局面。周大人实在是德不配位,难当此任。”

王同知放下茶盏,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谦逊笑意:“殿下言重了。下官不过是尽本分,替上官分忧罢了。”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幽深了些许,声音也压低了几分,“只是殿下,如今新帝登基,乾坤初定,这天下人心,难免有些浮动疑虑。殿下携先帝血脉的皇子殿下居于明州,下官虽愚钝,却也略知其中分量。”

他抬眼,直视着宁令仪,话语意味深长:“今日郡中之事,不过是小小波澜。下官以为,静观其变,方是上策。”

他暂时不会倒向周文远,也不会轻易投靠宁令仪。

宁令仪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这位王同知,果然是个滑不溜手的聪明人。

她微微一笑,端起茶盏:“王大人心思通透,本宫明白。若他日得君相助,明州安稳,本宫与皇侄,必有后报。”

王同知立刻站起身,深深一揖,姿态放得极低:“殿下折煞下官了。下官职责所在,自当尽心竭力,今日之言,若有冒犯之处,还望殿下海涵。”

送走王同知,书房内重归寂静。

屏风后,沈清砚转出身形,眉宇间带着一丝疑虑:“殿下,此人言语圆滑,心思难测,可信否?”

宁令仪笑:“可信?他不过是个见风使舵的投机之辈罢了。今日前来,不过是借本宫之势,顺势而为,顺便讨个巧,卖个人情,留条后路。”

她继续道:“你且看,若我那位皇兄坐稳了江山,只需一道旨意,这位王大人便会立刻将今日之言,连同你我,当作他晋身之阶的投名状,卖得干干净净。”

沈清砚心中一凛:“殿下明鉴,此人太过危险。”

“危险?但未必不可用。”

她指尖划过王同知刚才坐过的位置,仿佛在掂量一枚棋子。

“只要他贪权惜位,只要周文远还在他头上,他此刻的尽心竭力,对我们而言,就是一把暂时可用的刀。”

沈清砚看着宁令仪沉静侧脸,这盘棋局,步步惊心,明珠公主和太上皇一样,用人揣度,自有章法。

幸好,他投了一个聪明的主子。

窗外,更深露重,明华郡的夜,看似平静,暗流却从未止息。

未来在哪里,没有人知道,但所有人都是棋盘上的棋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