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第2页)
于是纷纷道。
“我等愿效犬马之劳!”
“必竭尽全力,助殿下、助苏先生!”
厅堂内,气氛陡然热烈起来,明州之商道,通达全郡。
周文远自上次受挫后,似乎彻底沉溺于城西别院的温柔乡中,对郡务越发疏懒,只偶尔在听闻明州愈发兴盛时,眼中闪过一丝怨毒,却又很快被酒意和秀云的软语温存冲淡。
苏轻帆没有辜负宁令仪的期望。
她以过人的商业手腕,迅速整合了明州及周边愿意合作的商贾资源。
她打通了被周文远一度严查的几条关键商路,不仅恢复了盐、粮等必需品的充足供应,更利用明州临江通海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航运贸易。
明州城东市,彻底取代了郡城,成为整个明华郡最繁华的所在,宽阔的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幡旗招展,各地口音的客商摩肩接踵。
新修的码头泊位排满了等待装卸货物的商船,船帆如云。
苏轻帆组建的联合商行“通济行”的旗帜,一面绣着金色双鱼的蓝旗,在码头随处可见。
繁华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充盈了府库,更惠及了普通百姓。
工坊需要大量人手,码头的力夫收入倍增,连带街边的小摊贩生意也红火起来。
明州城内外,新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时间,“明州居,大不易”竟成了褒义词,整个明华郡的百姓都以能在明州谋生定居为荣。
*
中秋,月满如盘。
澄心园的水榭之中,临水设席。
今夜无雨,天幕澄净,一轮皎洁的明月悬于中天,清辉洒满庭院荷塘,波光粼粼。
席面精致却不奢华,几样时令小菜,一壶温好的桂花酿。
宁令仪坐于主位,她今日只着素雅常服,褪去了白日里的威仪,眉眼间带着一丝难得的放松。
她的下首,坐着三人。
沈清砚,一身青衫,儒雅依旧,只是数月操劳,眉宇间更添沉稳,苏轻帆,换了身簇新的锦袍,气度从容,王猛子,依旧是一身利落的劲装,坐姿挺拔如松,眼神坚定。
要说这王猛子,是个能人。他从三千人中脱颖而出,将公主亲卫训练得令行禁止,护卫明州安宁,深得士卒信服。
这三人,一文一商一武,构成了宁令仪在明州核心班底,今夜,是他们三人第一次,也是宁令仪第一次,共坐一席。
“今日中秋,月圆人聚。”宁令仪执起白玉酒杯,声音温和,“难得清闲,与诸位共饮一杯。”
她目光扫过三人,带着暖意。
“谢殿下!”三人齐声应和,举杯共饮。
宁令仪放下酒杯,目光望向池中月影,带着一丝悠远:“当初离京,不过是想寻个安稳,躲开那些纷争算计,却不想做了这许多事。”
沈清砚见她神色有异,放下酒杯,正色道:“殿下虽为避祸而来,却为明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王猛子用力点头,声音洪亮:“俺们这些粗人,还有满城的百姓,以前哪敢想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宁令仪唇边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声音低了些:“这一路走来,却非我所愿。昭阳没了。”
她眼中痛色一闪而过。
水榭内一时静默。
沈清砚沉声道:“殿下节哀。昭阳殿下若在,必欣慰于明州今日之变。”
“还有母妃,”宁令仪的声音带着牵挂,“还在那深宫之中,身不由己。而我……”
她顿了顿,“身上还系着那身不由己的婚约。”
苏轻帆放下筷子,也轻声规劝:“殿下如今手握明州,便是有了根基。宫中娘娘,殿下必有营救之策。至于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