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页)
如此浩大的情形,两人皆默契地驻足在楼门外,都没出声。
连声的高喊,在镇上传来,“救济粮是救济粮!粮库的粮是国家的!你们吃完了救济粮,就只能等下一波了,要是再不散开,扔聚众闹事,就是蔑视皇恩!”
“狗屁的皇恩!修陵寝,筑行宫,我们镇上哪次没有响应号召,克扣工钱也就罢了,可现在是灾年,凭什么不开仓放粮!”
“开仓放粮!”
“开仓放粮!”
衣衫褴褛的百姓们,双眼被火焰映得赤红,满是伤痕的手臂接续升抬火把,喊声一次比一次大,磅礴的气势仿若巨浪波涛,汹涌湍急。
“别过来!别再往前了!”府衙的大人,竭力大喝。
可他越这般傲慢,百姓们的怒气便越盛。
芸娘和张陵瞧不见里面的情形,只能看见聚在一起的众多乡民们彼此抵足向前,缓缓移动。
忽而,大家停顿了下来,隐约有十余把刀剑一齐出鞘的器鸣。
“来人啊!恶民辜负皇恩,不听教化,聚众施暴一镇父母官,依法可斩论功行赏。”
“是!”
门外的二人听清后,彼此对视,眼中皆有慌乱。他们握住缰绳,刚要纵马硬闯去救人时,后方便传来一阵迅疾疾的马蹄声。
芸娘率先骑马向后退去,张陵紧随其后,将进入镇子的主路让开。
他们刚挪开位置,两匹马便驮着一青年农夫和一白胡子老者。
那二人匆匆扫了一眼张陵和芸娘,便纵马奔行而入,农夫口中不停地高喊:“成王殿下门客,白师爷来了!不要动手!”
成王的人,芸娘看向张陵,双眸闪过一抹喜色。
张陵的眼瞳微微发亮,紧皱的眉头平整了些许,对着芸娘轻轻点头。
他们驭马跟在农夫和白师爷的身后,悄然随行。
百姓们对白师爷的态度,与对府衙大人的截然不同,将街道围地水泄不通的乡民,自觉在两旁罗列成队,让出一条供两匹马并驾地宽路。
在白师爷经过时,每个人面上都挂着希冀,俯身道:“白师爷。”
“又要折腾师爷了。”
老者瘦削的身体在马背上摇晃地厉害,仍是挂着笑容,对百姓们摆手,“不折腾,不折腾。”
他们行至府衙大人面前,白师爷便沉下脸来,怒目而视,“旱情只是略有改善,并未根除,百姓们食不果腹,你身为一镇主官何故不放粮啊。”
那大人冷哼了一声,傲慢地仰起头捋着自己的山羊胡,用一双狭小的吊梢眼看着白师爷,“救济粮都发放完了,是他们自己浪费吃食。粮仓的米是官家的,要供给北方行宫的皇室,和两州王爷的。”
“屁话!你们发的救济粮,只有上面一层是大米,剩下都是米糠!”一旁的青年农夫怒火中烧,指着那位大人的鼻子骂道。
白师爷冲着他摇了摇头,他眯了眯眼,眸色逐渐变得寒冷,“赈灾粮都敢混假,身为朝廷任命的父母官,你们竟是这般鱼肉百姓中饱私囊,可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官服?”
这位大人轻笑了两声,又转为了大笑,他前仰后合扶着腰险些岔气,这才戏谑地看着白师爷道:“赈灾粮的重量,发放的日期,一切都是按照朝廷拟的章程来的,无论白师爷如何听信这帮恶民,本官登记的册子您随时可以翻阅,绝无任何不妥。”
他说罢,看着咬着牙,憋红脸的白师爷,挑眉又道:“就是成王殿下他亲自来,也挑不起本官丝毫错处。”
“你……”农夫恼极,却说不出话来。
“如何?本官清清白白,你们要再闹下去,可别怪本官不留情面。暴民闹事,当街杖毙,也符合朝廷法度。”
百姓们的气焰被几句话就给熄灭了,大家面面相觑,眼神里皆是化不开的绝望。
芸娘在后面都听得呲牙咧嘴的,急的直晃头。
“跟紧我。”张陵轻声道,他驾马上前,停在白师爷身后。
望着端坐马车上,貌若灰鼠的府衙大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大人糊涂啊,粮仓的米既然供给北方皇室,为何不奉与成王殿下,白师爷此来可是代表成王而来,您不献米可不合规矩啊。”
“哪里来的无知小儿,本官可不吃你这一套,成王殿下若是需要粮仓之米,我定欣然奉上。若是发于这些恶民,本官也定不纵容。”大人翘起腿,侧仰着头,眼睛和鼻孔形成了一条斜线。
张陵眸色一暗,“成王殿下要米,自有殿下的用处,至于给谁,都凭殿下做主。大人这般阻挠,可是看不起成王殿下封地偏远,还是没有将成王殿下的皇室身份放在眼里?区区小镇主官,敢僭越藩王,大人真是好胆识啊。若我快马告于成王,怕是大人面上还能填上几分光彩。”
那大人听他这番言论,翘起的腿瞬间滑了下来,吊梢眼都瞪大了两圈。他坐直了身体,平视张陵,“你小子到底是哪里冒出来的,成王新收的门客?”
他擦了擦额角渗出的冷汗,扫视了一圈对他冷眼相看的众多百姓,哆哆嗦嗦的抬起手,声音虚道:“给……给成王殿下献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