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千九三章 接风洗尘(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

几个月后,“丝路星空”巡展的第一站终于在巴黎拉开帷幕。展厅中央,《千年星轨》以全新形式呈现,融合了敦煌、高昌等地的星空壁画元素,配合最新的光影技术,仿佛让人置身于千年前的夜空之下。

角落里,“星梦之袍”静静陈列,灯光映照下,它如同一片凝固的星光,吸引着无数观众驻足观赏。

开幕式上,一位法国记者激动地采访李清:“李先生,您认为这次展览的意义是什么?”

李清微微一笑,目光坚定:“我想让人们看到,文化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一种活着的力量。它可以跨越时间、跨越地域,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东方与西方。”

记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后又问:“那您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李清望向展厅尽头,那里是一面巨大的投影墙,正播放着一段关于古代画师如何调配“夜蓝”颜料的动画短片。

“路还很长。”他轻声说道,“但我们已经在路上。”

夜色深沉,巴黎的街道上灯火通明。而在展厅的窗外,真正的夜空中,繁星闪烁,仿佛也在回应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故事,还在继续。

李清站在巴黎卢浮宫的展厅中央,望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是“丝路星空”巡展的第一站,也是他们团队首次在欧洲举办如此规模的展览。灯光柔和地洒落在墙壁上,将来自敦煌、高昌等地的壁画投影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们驻足观看,低声交谈,不时发出惊叹。

一位法国学者走到李清身边,微笑着说道:“李先生,这是我见过最具东方诗意的展览。你们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文化遗产,更用科技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李清微微一笑:“谢谢。我们希望这次展览不仅仅是展示,而是一次文化的对话。让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们,都能在这片星空中找到共鸣。”

那位学者点点头,目光转向角落里静静陈列的“星梦之袍”:“这件作品非常特别。我听说它的光影会随着穿着者的动作变化?”

“是的。”李清解释道,“它采用了最新的光感织物技术,能够感应体温和运动轨迹,从而改变表面的光影效果。这不仅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真是令人惊叹。”学者感慨道,“你们的团队,真的很了不起。”

李清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望着那件礼服。他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是无数次失败后的坚持。他想起了北京工坊里的每一个夜晚,想起了敦煌石窟中的那些古老壁画,也想起了张瑶、艾米尔以及所有团队成员的付出。

---

与此同时,在展厅另一侧,张瑶正与几位法国策展人讨论后续的巡展安排。她手中的平板屏幕上显示着一张详细的行程表,涵盖了未来六个月将在欧洲各大博物馆举办的展览计划。

“李先生刚才提到,希望在下一站增加一个关于古代天文观测的互动体验区。”一名法国策展人翻看着资料问道,“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但我们需要更多细节才能安排场地。”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科普内容。”张瑶迅速调出一份文件,“包括唐代画师如何记录星象、如何使用星图导航等。这些内容可以通过AR技术呈现,观众可以亲手‘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星空图。”

“听起来很有趣。”另一位策展人点头,“不过,我们要确保这些内容符合欧洲观众的理解习惯。也许需要做一些本地化的调整。”

“我们已经请了跨文化顾问团队协助优化。”张瑶微笑道,“他们会帮助我们调整语言风格、视觉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很好。”法国策展人满意地合上文件,“那就尽快确定最终方案,我们这边也会配合调整展厅布局。”

---

回到酒店后,李清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巴黎夜空。虽然这里的星光远不如敦煌那样清澈明亮,但他依旧能感受到一种熟悉的力量??那是跨越千年的文化脉络,是连接古今的纽带。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艾米尔发来的消息:“李老师,‘星梦之袍’的穿戴测试数据回来了,一切正常。另外,我们正在研发一款配套的手环,可以让观众在展览中实时控制礼服的光影变化。”

李清笑了笑,回复道:“辛苦了。继续努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放下手机,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过往的画面:敦煌的壁画、北京的工坊、巴黎的展厅……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每一步也都值得。

他知道,这条路不会停歇。只要有人愿意走,它就不会断。

故事,还在继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