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章(1 / 2)





  王妃倒觉着意外,笑道:“没想到,这韩氏还是有些手段的。”

  一旁的刘嬷嬷道:“那里是她的功劳,听说是依怙帮她出的主意。”

  “依怙?”王妃诧异道,“韩氏可是把她们当眼中钉,肉中刺的。她们还能帮韩氏的?”

  刘嬷嬷道:“许是瞧在三爷面上的。三奶奶不得好了,三爷面上也无光不是。”

  王妃听了点点头,“可见这丫头对安哥儿的忠心了。若她不是姑母的人,那便更好了。”

  刘嬷嬷赶紧闭嘴。

  襄王府的热闹暂且按下不说,又说宫里

  安南王薛云海的密折,在中秋过后就到了皇上手了。?

  ☆、第 132 章

  ?  按制,密折可不经通政使司便可直达御前。

  所以御前总管大太监宋志来一看竟然黄纸固封的锦缎匣子,便知是密折了,忙忙的亲手捧了进御书房,呈与皇帝。

  彼时,皇上正捧着《资治通鉴》温故而知新,抬头见宋志来捧着黄色锦缎匣子进来,匣子上头黄纸封印。

  皇上如今虽不比年轻时的眼神了,但在锦缎匣子近前了些时,还是看到了竟然安南王的印鉴。

  是故,皇上眉头动了动,道:“南边的密折?别是西南才安生几年,又动干戈了?”

  说罢,皇上放下手里的书起身往正殿御案走去。

  宋志来不敢迟疑,待皇帝在案前坐下,便恭恭敬敬将锦缎匣子呈上,完了又赶紧退下,在殿门处听命。

  皇上取了一柄小巧的匕首,将固封的黄纸蜜蜡划开,再打开锦匣取出里头的密折细看。

  宋志来拱肩缩背低头,目不斜视地侍立在殿内门旁,就听忽然“咚”地的一声捶打震响,紧接着是磨牙切齿的一句,“老五,当真是他没死。”

  闻声,宋志来就是一怵,一来有因皇帝突如其来的震怒,二也是为了那声“老五”。

  宋志来可是在前邸时,便跟在皇帝身边的人了,所以皇帝许多的事儿别人是不知道的,他却是都知道几分的。

  而能被皇上如此咬牙切齿唤作“老五”的人,除了那位睿王便再无别人了。

  当年夺嫡之争是何等的惨烈,当今圣上当真是踏着兄弟的血登上的帝位。

  只是宋志来知道,那怕是当年挟持今上妻女逼宫的二皇子、四皇子和八皇子,皇上对他们都不曾有恨,反还道他们不过是成王败寇的无奈。

  今上唯独对那位睿王,是恨之入骨的。

  只因那位睿王不知何时,竟给还是太子的皇上,和当时还只是太子妃的宁氏下药。

  之后虽有御医及时诊断调治,但那药实在是迅猛,还是伤了皇上身子,令皇上日后子嗣艰难了。

  元后宁氏也正因那药坏了根本,不但一生不孕,还在韶华正茂时死了。

  所以这些年来,皇上后宫虽佳丽万千,能有气运得为皇帝生下儿女的也不过就那二三人罢了。

  为皇上诞熙皇子的张惠妃,也是算是有大气运之人了。

  只可惜张惠妃最后却死,宫里人便说她的气运被熙皇子带离了,没了气运护体这才死的。

  而宋贵妃当年得宠,宋家不过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辈能鸡犬升天,也正因宋贵妃生下了三公主。

  没错,那怕还是为皇上生个公主,那也是天大功劳了。

  想到这,宋志来身子虽还不敢动弹,但还是偷偷向上觑去,就见皇上果然是目眦欲裂的。

  少时就听皇上令道:“传郑国公。”

  郑国公?宋志来怔了怔,暗道:“这些年来,这位老公爷的装聋卖傻可是炉火纯青的。朝堂上的事儿,他想听的,他方能听见;他不愿管的,不是说病了,就是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没听清。多少大事皇上都曾问询过他的,可这位老公爷就愣是听不清了。逼急这位公爷了,他就上折子乞骸。”

  这还罢了,宋志来最是想不明白的是,郑国公越是这样,皇上就越发信重于他了。

  所以听闻皇上要传郑国公,宋志来领命又沉吟了片刻,才又小心揣摩皇上的意思,禀道:“回皇上,只是郑国公前番才又告病假了。”

  宋志来便见皇上这回并未再笑骂“老狐狸”的话,只冷哼一声,道:“你只说找到老五了,他就什么病都痊愈了。”

  罢,宋志来不敢再迟疑,忙忙就出宫去传郑国公。

  也正如皇帝所言,郑国公一听说睿王,果然就从床上下来又把自个收拾清楚,催着宋志来进宫。

  可把宋志来给看得,瞠目结舌的。

  郑国公一到,皇帝就将安南王薛云海的密折给郑国公看了。

  太妃和郑国公也知道安南王在云南是查出些蜘丝马迹了的,只是不管是太妃还是郑国公都不在意,因他们太清楚了,仅凭那点子蛛丝马迹便想立下大功是不够的,定要往深里查才成。

  只要安南王往深里查,就定能牵制住安南王了,不愁云南这边的事会那么早便事发了的。

  可让郑国公和太妃千算万算都想不到的是,安南王不但不贪功,还是个省事儿的。

  就查到这么点影影绰绰的事儿,就急吼吼地上密折了,且字字句句都正好挑在皇上对睿王的心结上了,这让皇上还如何不重视的。

  所以看清密折后,郑国公不禁也有些慌了,这可把他们周家的计划都打乱了,稍不慎还会将周家埋在云南的线给暴露了,进而把周家都陷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