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9节(2 / 2)


  姜芸感觉到他灼热的视线,睁开眼嗔他,“快睡。”

  袁野:“我还想梦见你。”

  姜芸:“……”

  她赶紧岔开话题,问他训练的事儿。

  袁野却觉得训练的事儿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既然她问想必是喜欢听,就慢慢地说给她听。

  他声音富有磁性,又刻意放柔放缓,就非常有催眠效果,没两分钟姜芸就睡熟了。

  袁野轻轻地朝着她吹了一口气,希望她晚上也能梦见他,如果他再厉害一点,是不是可以两个人入同一个梦呢?

  姜芸果如他所愿,梦到了袁野。只是梦里的袁野和他平时不一样,梦里的袁野纱衣逶迤不绝,俊颜如画,分明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神仙。

  他侧卧在玉榻上,而她居然是一只妩媚的小白猫,正趴在他怀里隔着纱衣偷偷吃他的豆腐。

  姜芸:“…………!!!”这不是我,我拒绝这个梦。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哈哈哈。

  第52章

  这梦比春/梦还让她惊悚, 吓得她一早上就有些愣怔,难道自己竟然这样色了?居然……居然想通过变身馋他的身子???

  还有,就算变身, 她为什么要变成一只妩媚的白猫?那一副妖娆的模样, 简直了, 想起来就让她羞耻心要爆炸。

  看来她对黑猫离家出走怨念至极,潜意识里已经留下了很深的伤害。

  她一抬头就看到了对面床上的袁野, 他安静地坐在那里,低垂着眼睫,似乎在发怔。他这副样子,如果再配上乌黑的长发、逶迤的纱衣, 简直……她正看得出神,袁野抬眼朝她看过来, 四目碰撞, 姜芸感觉被他的眼神烫了一下,立刻跳起来, “起床啦,早~~”

  袁野:“我又梦见你了。”

  他等待姜芸来问他梦见她什么了。

  姜芸的脸腾的就飞上两朵红云, 赶紧端着脸盆去洗漱了。

  要是自己接话, 问问他梦见什么,然后他说一通羞羞的什么,再问她有没有梦见,那岂不是……不大好,就算馋人家的身子, 也得在人家记忆清醒的时候, 不能在不明不白的时候下手。

  要是自己把他给拿下了,等他恢复了记忆, 或者他家人找过来,那岂不是要糟?

  不知不觉地已经不用自己离婚带着孩子当借口来拒绝袁野,而是考虑更深层的东西。

  要说不结婚只谈恋爱,那她倒没什么,可现在这个社会不允许啊,再说看袁野那深幽幽的跟井一样的眼神,她有直觉,要么不碰他,碰了他就得负责到底。

  以她现在刚离婚的心态,让她对另外一个男人负责?

  no!她内心是拒绝的。毕竟谁也不能保证婚姻的未来就一定是美好的,袁野就一定适合她的婚姻。

  当家人合适,未必当夫妻就合适。

  洗个脸的功夫,姜芸就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又将袁野当成家人,一门心思跟老头子们开会,要回去大展拳脚建设自己的综合农场了。

  她精神抖擞地回来,袁野已经领着小哥俩洗白白完毕,正在房间抖床单呢。

  看她笑眯眯的,一副神清气爽的样子,袁野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姜芸朝他浅浅一笑,“今天又是全新的一天,也要好好训练哦。”

  袁野:“哦。”

  姜芸:“今天不要逞能,好好地训练,别太出挑,要是太打眼容易得罪人树敌,万一到时候被人使绊子穿小鞋就不好了。”

  袁野:“不怕。”

  姜芸:“吃饭去了。”

  今天李明卫是不来的,他们自己吃饭,然后袁野去营区,姜芸带着小哥俩去开会。

  会议内容生动有趣的时候,七八天的时间过得很快,不只是姜芸和老头子们聊得热络,老头子们也获益匪浅。后来会议组还请了省内知名的农学家,专门研究小麦高产的农业科学家李云飞教授,他除了优中选优之外,正在研究通过杂交小麦来提高产量。

  李云飞最近在做小麦高产方面的巡讲,跟其他农学家一起研讨,既传播自己的知识理念也学习吸收其他人的。

  不过因为这时候不少人都受苏联研究的结论影响,路数和他不同,收获不是很大。

  没想到在一个不起眼的市级农民座谈会,倒是认识了姜芸这么一个意外之喜。

  姜芸和李教授聊得非常投机,做了很多笔记,还准确地提出了一些能够促进当下农业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在种子高产上取得长足进步。

  提高种子的优生优育,一直是高产的最主要方向,再结合肥料以及科学的种植方法,可以将产量翻倍乃至几倍。

  李教授是座谈会最后一天来的,原本要中午吃过饭就走,结果他和姜芸聊了一上午都意犹未尽,不由自主地延长了时间,下午继续。

  而其他的大队长们这时候就说不上话了,因为他们聊的很多专业知识不是种地的范畴,而是培育新品种的问题,这些他们根本听不懂。

  最后李云飞给姜芸留下了自己试验田的地址,邀请姜芸有时间过去参观,他甚至还把自己在海南的育苗田也告诉姜芸,邀请姜芸有时间一起去搞实验。

  国内的育苗专家基本都在海南有试验田。天气暖和的时候,他们在本地研究,等天气转凉的时候,他们就奔赴海南,在那里继续研究自己的种苗,等收获以后再回到当地。

  姜芸也很感兴趣,不过她想过两年再说。

  现在她根基还浅,有些东西不能直接说,只能拐弯抹角地给别人提供灵感、启发他们。

  接下来的时间她会集中精力学习当代的农业生物等知识,然后尽快地发表一些农学文章。

  两年的基础积累,就够她开启自己的研究。

  提高小麦、水稻的产量,提升小麦的面粉含量,提升水稻的口感品质,这些都是他们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