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9章 拼演技的时候到了(第3页)
琴声悠扬,穿越雾霭,传至千里之外。
在南方一座小镇,一位百岁老人正在熟睡。她是当年举报农妇的邻居,也是唯一活到今天的语审司线人。梦中,她看见年轻时的自己站在雪地里,手中握着一张告密信。不远处,那名农妇抱着孩子,眼神哀求。
她想转身逃开,却发现双脚生根。这时,琴声响起。
她哭了,嘴里喃喃:“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会这样……”
在同一时刻,北方战场遗址,一名老兵在帐篷中惊醒。他曾是围剿共感院的士兵,亲手烧过无数日记。今夜,他梦见那些纸页在火中化作蝴蝶,纷纷飞向星空。每一只翅膀上,都写着一句话:
>“我还记得我的名字。”
>“我想回家。”
>“妈妈,我饿。”
他起身走出帐篷,仰望夜空。忽见流星划过,竟连成一线,勾勒出四个字:**言归于心**。
他双膝跪地,老泪纵横。
而在启口园,小女孩抱着那只发光的铃兰花入睡。梦中,她看见四位大人蹲在她面前,笑着对她打手语。她看不懂,却感到安心。柳知言摸了摸她的头,嘴唇微动,说了句什么。
醒来后,她抓起炭笔,在墙上画下四个人影,每人嘴里都飘出一条线,连向一个小女孩的心。
老师看到画,震惊不已。因为那四人的姿态、衣饰,竟与百年出土的“逍遥四公子图”完全一致。
更令人震撼的是,小女孩指着画,用手语比划:“她们说,以后陪我说话。”
自此,归言堂新增一条规矩:每年百年祭,必由一名聋哑孩童主持开坛仪式。因为他们提醒世人??言语的形式万千,而真心,永远超越声音。
数月后,考古队在东海海底发现一艘沉船。船舱密封完好,内有一具水晶棺,棺中安放着四件物品:一支断笔、一瓶干涸的药液、一把锈剑、一封未寄出的信。
信上只有两行字:
>“倘若言语终将自由,
>我们便是值得牺牲的序章。”
消息传开,举国哀悼,亦举国振奋。皇帝亲书“言魂永存”四字,悬于太庙;各地自发举行“静语日”,全民一日不言,只用心倾听彼此。
而在启口园最高处,一棵新树破土而出。它并非铃兰,也不是松柏,而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植物??叶片如舌,花形似耳,根系深入井底,枝干指向星辰。
学者命名为“言木”。
某夜,少年作家重返故地。他已是耄耋之年,步履蹒跚。他在树下坐下,翻开随身携带的空白笔记本。
风起,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
他提笔,写下第一行字:
>“这是一个关于听见的故事。而我现在要告诉你们的是:每一个愿意听的人,都是故事的一部分。”
笔尖停顿,泪水滴落在纸上,晕开墨迹。他抬头望月,轻声问:
“你们还在听吗?”
风铃轻响,三声叠起:
>“我一直都在听。”
>“我说完了,现在轮到我说。”
>“我也听见了。”
他笑了,合上本子,安然睡去。
次日清晨,人们发现他已离世,面容平静如婴孩。手中紧握的笔记本扉页上,多了一行陌生字迹,非他本人笔风,却清晰可辨:
>“谢谢你,让我们也被听见。”
从此,那本空白笔记被供于启口园正殿,名为《未完之书》。传说,当世上最后一人说出真话时,书中将自动写满全文,而四公子,终将归来。
至今,书页仍白如初雪。
但每个靠近它的人,都说能听见细微的书写声??沙沙,沙沙,像是有人在深夜伏案,一字一句,认真记录这个世界的每一次心跳与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