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多线布局无限重压(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陈默盯着远处的人群,脑海中却在思考调防的问题。

他很怀疑,这次调防,真的能像之前军区通知的那样,只去几个月就回来嘛?

上面这么急着调动,肯定是为后续示范营建立打基础,要看看所谓的信息化,是否适合多种地形作战。

这没什么奇怪的。

任何新体系出现,都会有类似的安排。

其实别说是部队了,人也是一样。

陈默很确定,京都示范营虽说是他一手建立,一手带起来。

但自身不会停留太久。

三年五年之后,他的动向必然会被调整。

因为正常来讲,野战部队军官有两条晋升路线,分为军事和政工。

无论是哪条路线,未来想要走得更远,都必须经历多部门,多单位,乃至跨军区履新经验。

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

到了主战师和集团军这一级别,主官都是跨区域调动。

很多军区,哪怕总指挥是参谋长接任,政委也会从其他军区正治部主任调过来。

还有188突击师,根据陈默的了解,现在的师长是从羊城军区调过来,而原来的师长去了别的军区,担任后勤部门主官。

这种调动模式,就跟地方上公务人员流动是一个道理。

直白点说,能走到高级将领位置,至少在五个单位,或者多个地区工作过。

基本没有例外。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全局观,防止发生战争后,指挥人员对不同地区部队理解不足的问题。

其实这种制度真要深究的话,说出来还有些心酸的历程。

当初七八十年代,指挥官长期在一地任职,往往十几年,二十年不动地方都是常见。

这也导致,中南战场打响前期,因为这个地形不熟悉的问题,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吸取了那次的教训,后来才探索出来履新机制。

陈默大致估算了下自己的情况,顶多五年,他就很可能会出现调动。

想起这些。

他倒是不反感调防西南,因为这对他的履历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就怕,回不来啊。

思来想去,也没有任何头绪,干脆不想了。

陈默起身来到西校区,正好看到忙碌的满学习,手中拿着名单从跟前路过。

“老满!”

“到!”

“你是负责哪一块工作的?”

听到询问,满学习憨厚的笑道:“营长,我肯定负责后勤啊,程参谋长接收人,我就领着核对过名单的同志去分配宿舍。”

“这次咱们发财了,金城军区一个摩步团撤编,全团的士官都被分过来,足足有三四百人呢。”

“我多挑几个去供应排,后勤这杆大旗,我必须给营长扛起来。”

满学习说着,还胸有成竹的拍拍胸脯。

章节目录